“佛教入蜀,兴于老峨山,再传入二峨山(峨眉山)”。然而大多数人都知道大名鼎鼎的峨眉山,老峨山就象一位藏在深闺的少女,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。据地方史志载,老峨山佛教盛行,香火旺盛,是中国最早传入。

佛教的名山之一,始于汉,兴盛于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,山中共建有48座寺庙,僧侣最多时竟达千人。唐代开元年间,道教传入老峨山,先文在山中建了36庵堂,有近400名道士修行山中。著名道教人物杜光庭、清代文学家彭端淑等名人雅士曾游览此山,留下许多赞美诗篇。老峨山著名的自然景观和风景名胜,既有堪与峨眉山媲美的日出、云海、佛光,更有独具特色的华头悬空、美女晒羞、摩崖石刻造像等等,文物古迹和神秘传说故事等文化积淀丰富。建于唐大中年间的白塔,高27.5米,雄伟壮观。塔底层心室顶装有砖砌五铺作斗拱八朵,每层塔檐翼角上悬挂有几十只铜铃,风来必响,素有“白塔钟声”之美名,列为“丹棱八景”之一。老峨山是峨眉山的姊妹山,海拔1200平米,位于丹棱县城西 20公里。山上名胜古迹如金顶、舍身崖、九老洞、万年寺、伏鹤寺、一线天等,皆与峨眉山同名同姓民间传说先有此山后有峨眉山,故称“老峨山”。苏轼所作“我家峨眉阴,相望六十里”中的峨眉即指此山。
